学校新闻
学校概况
职能部门
教育教研
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教务处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时间: 2013-09-06 来源:200909250831042332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杨柳青四中  教务处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七步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有关课题研究,继续深化“让每个学生都进步”的办学理念,认真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江苏洋思中学课堂改革经验,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促动作用,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的群体教育科研素质,推进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引导教师不断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江苏洋思中学课堂改革经验,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研训方式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增强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强化导学案制作的培训,重视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搭建平台,努力使教科研工作出成效。

3.加强科研力度,规范课题管理。以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课题和区级课题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鼓励以教研组为单位申报集体课题以及教师的个人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强化课题研究与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奖。加强对薄弱学科的管理,特别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鼓励教师跨学科教学,对于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

5.继续扎实推进老带新结对子工程,推进青年教师进行副班主任在岗实训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6.强化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及培训,运用多种手段努力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7.强化艺体卫教育教学,注重艺术化教育,提高学校的美育、体育水平。

8.加强教学质量检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具体工作要求

1.常规管理保质量,教育科研提水平。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好高效课堂改革。

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落实好高效课堂的教学环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做好导学案的编制及批改工作,讲求实效,体现分层。注重导学案批改后的集备工作,做好课堂检测工作,考后要求及时反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做好做实辅导答疑工作。本学期学校将制定高效课堂评价制度,成立高效课堂检查指导小组,对高效课堂进行评比展示,并强化“随机听课”和课堂巡检制度,督促教师规范教学常规。

2)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规范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强化对教研组备课组打造高效课堂的培训工作,指导教研组备课组设计好组内的活动。各教研组围绕学校课题进行研究、上课、评课、反思等,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质量、有效果。组织好组内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加强对新教师和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的教师的听课指导,落实学校师带徒工作要求,使他们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各学科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主题要新颖,形式要多样,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特长和才华的平台,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活动,提前做好方案,并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加以体现。学校继续考核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教研组、备课组。考核结果做为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选的条件。

3)继续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组要做到学案编写分工明确,大胆整合,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体现分层。集体备课要求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并有活动记录。要概括提炼集备内容,认真研究课标要求、文本知识及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达成的策略和方法。导学案的编制者要对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进行说课,要说明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学校对备课组工作有指导、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考核结果做为先进备课组评选的条件。

2.以考试促学习,以学习促反思,打造有浓郁氛围的学习型校园。

继续坚持一线教师参加中考、高考试题考试的制度,并把教师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之一。通过考试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推动教师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让每一个教师都自觉地将学习作为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通过学校集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方式,依托学校先进的网络条件,以课题为桥梁,组织教师继续加强对“教会学生学习”思想、改革经验等相关资料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读书笔记,在深入学习、勇于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提炼总结出自己的思维硕果。

3.以课改促科研,有效提高课题研究效率。

充分发挥课题的龙头作用,将课题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教科促教研。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因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育科研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本着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的原则,本学期,我们继续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科研力度,规范课题管理。根据本学期课题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学校教研核心课题,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有条不紊地开展研讨活动。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定好学期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反思,认真提炼,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立足课堂教学,落实课改精神。

坚持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改精神,把课题研究溶入课堂,溶进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并在学期中的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本课题研究有所展示。抓住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契机,积极运用网络技术,落实好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集体协作学习的精神。在课堂中变革师生的角色,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5.充分用好校园网,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加大校园网的影响力,努力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网络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合理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6.加强校本研究,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我们将积极营造务实、民主、活跃的教研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研究的水平;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的平台,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封闭状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式教研活动;要开展课题联动式的教研活动,有效避免课题研究中低层次重复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充实教研内涵,提高教研效益;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发挥品牌教师骨干教师的学科教学引领作用,组织教师论坛,为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全体教师会,进行新学期教科研工作部署,明确目标和责任。

2.汇报学校本学期教科工作计划。

3.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布置任务。

4.在各个课题组和教务处协商基础上,合理安排本学期教科研活动计划。

十月份:

1.示范课

2.学生暑期综合实践作品展

十一月份:

组织教师的优秀论文向市区级以上刊物投稿,精心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评比。

十二月份: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月份: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各课题组按照任务要求汇总课题材料,教科室进行资料归档。